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干警风采 > 人物聚焦
兴法人·新征程丨马元凯——从执行一线到审判一线
  发布时间:2023-01-11 08:51:50 打印 字号: | |

      2022年国庆假期刚过,大兴法院榆垡人民法庭来了一位老人——邻里纠纷案的当事人,他是今年法庭的常客。因为案件涉及的两家矛盾、历史纠葛非常复杂,老人对邻居和自己打官司十分不解。所以,每次老人来,接待人员都要做很久释法说理工作,安检员心想,今天恐怕是又要加班了。

“我找那个法官,我不知道他叫什么,就是那个黑黑的”这时,马元凯刚好路过,老人见到便说“就找他”,说罢就向马元凯走来。马元凯把老人请进谈话室,也做好了长谈的准备,没想到的是,老人说,“你们夏天进院测量,又上村里调查历史档案,院子里的树是谁的我们已经谈妥了,不用打官司了。谢谢你,也不知道你叫啥,我来道声谢,这就回去了”。

原来是今年夏天,马元凯刚刚调入榆垡法庭组织的现场调查,让两家人对院落内的大树归属有了答案,老人还不知道马元凯的名字,只记住了一个皮肤黝黑的法官。

提及马元凯,更多人了解的是那个办理了许多执行大案的人。自2010年马元凯考入大兴法院已经过去了十二个年头。一纪岁月飞逝,从“小马儿”到“马哥”,无论是在办理执行案件的第一线,在执行指挥中心做运筹帷幄,还是在人民法庭的审判一线,始终不变的是马元凯心中对公平正义的坚守。

正应了那句“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无需扬鞭,骏马自知前程远

2010年,马元凯刚入职大兴法院的这一年,案件数量激增,大量生效待执的诉讼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到了执行岗位后的马元凯很快投入到“执行难”的破解中。为缩短从学生到法院干警的角色转换适应期,马元凯加班加点逐案整理卷宗,仔细了解每一件案件审理、执行的情况,发现不懂的问题就立即向老法官请教,工作中带着自己的思考,主动协助法官完成各项任务。长此以往,每执结一类新案件,他就多积累了一套执行实践的新经验,工作能力迅速提升。

从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再到员额法官,马元凯逐渐从初出校园的青涩学生成长为大兴法院执行局的中流砥柱。马元凯所在团队曾经办理的某自来水集团申请执行某建材城土地租赁合同纠纷一案。

被告某建材城占地面积超过2.5万平方米,入驻各类商户460家,地上建筑物面积达1.8万平方米,经营人员及相关雇佣流动人员达1500余人,辐射大兴、房山、河北廊坊等地区。该案双方对立情绪严重,加之涉案土地搭建房屋杂乱,外部环境复杂,执行难度非常之大。执行过程中,马元凯团队通过说服劝导涉案商户、清理地上物、参与制定腾退方案、张贴腾退公告、与被执行人约谈协调、拆除腾退后现场交接等,最终顺利地完成腾退工作。本案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2018年十大执行案件”。马元凯依据案件撰写的《大兴法院妥善执结大型建材城腾退案,善意执行助力专项行动》案例分析,被评为“北京法院为‘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提供司法保障优秀案例”。

一心为民,先忧后乐解纷争

马元凯曾经说过:“在执行工作中,要用真情去感动当事人,想当事人所想,就能体会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就明白应当如何去做了”。在日常工作中,马元凯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作为这段话的最好诠释,用自己的工作彰显着法律的权威的同时,也传递着法律的温度。

婚姻家庭类案件是最让人头疼的执行案件之一,这类案件的当事人往往对抗情绪很大,双方都牵扯着各种各样的家庭矛盾,发酵的风险很大。轰动一时的“李磊灭门案”民事部分于2017年进入执行阶段时,面对复杂的遗产分配和错综的亲情关系,马元凯同志没有一味的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而是考虑到三方利益者的亲情关系还在,希望通过协商谈判的方式解决。但因祖母、外祖母、岳父母三方利益诉求不同,且其中两方居住在外地,涉及房产、车辆、现金存款等多种财产,马元凯同志倾听各方诉求,尽可能保证各方利益最大化,最终通过十余次三方调解会议达成了和解方案,使得这起敏感案件得到了妥善处理,得到了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双方的肯定。

马元凯尤其擅长换位思考,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往往使当事人既解决了纠纷,也化解了心结。在12年的执行生涯中,马元凯曾使弱势群体感受到了法律的温暖,使反目成仇的亲友和好如初,使讨寻说法的当事人服判息诉……既在法律精神的范围内充分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利益,也受到了当事人的敬重和信赖,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千帆过尽,潮平岸阔再启航

2022年7月份,马元凯任榆垡人民法庭负责人,离开了奋斗12年的执行局,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角色。在执行领域,马元凯已经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资深法官,但面对全新的民事领域,马元凯有一种仿佛回到了刚入职时的感觉。

面对新的挑战,马元凯拿出了十二年前的“小马儿”身上那种勤奋好学的劲头,阅读大量专业书籍,向有经验的审判业务专家和资深审判法官学习专业业务知识,尤其对辖区内多发的建设工程、分家析产等类型的案件展开针对性研究,勤奋努力、积极思考、刻苦钻研、锐意进取。马元凯以新人谦虚谨慎的态度虚心学习,但是并没有以新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他丝毫没有因为刚进入新领域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法庭的审判工作中,马元凯作为负责人,当仁不让地承担了很大一部分疑难复杂案件的审理工作,经常为了一个案件研究到深夜。

而马元凯在12年执行生涯中培养出的一流沟通能力也在民事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很多本来剑拔弩张的各方当事人在马元凯的春风化雨下握手言和,达成调解。开头的“大树是谁的”案件就是马元凯将执行经验和审判实践相结合,止诉解纷的成功案例。

从校园到单位,从执行局到榆垡法庭,从“小马儿”到“马哥”,马元凯12年的历程正是对新时代青年法官爱岗敬业、勤学上进、自强不息等优秀品质的最好注脚。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的赶考之路上,需要千千万万向马元凯一样的青年,服务基层,他的经历也会激励更多的青年踔厉奋进,不断征服新的高峰。

 

责任编辑:安佳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