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案件快报
汽车买卖中的欺诈如何认定?
作者:杨慧  发布时间:2022-12-01 21:41:28 打印 字号: | |

案例

A某在B公司处购买轿车1辆,A某向B公司支付购车款57600元。在购车过程中,A某要求购买车辆的轮胎型号为R,B公司应A某要求实际交付的车辆轮胎型号亦为R。但A某没有注意到该车的车辆登记书中载明的轮胎规格并非R。后,A某在验车时因车辆合格证上登记的轮胎型号与实际轮胎型号不符,未能通过验车。故A某认为B公司存在欺诈行为,将其诉至法院,要求B公司退还购车款,并支付购车款的三倍作为赔偿。

法院经审理认为,欺诈是指故意欺骗他人,使相对方陷入错误的判断,并基于错误的判断而为的意思表示行为。本案A某在购车时明确要求车辆轮胎型号R,B公司依据A某的要求向其交付轮胎型号为R的车辆,故A某并没有因陷入错误的认识而购买车辆。车辆登记证书系车辆管理行政部门所登记的车辆的相关信息,涉案车辆登记证书载明的轮胎型号虽与B公司实际交付给A某的车辆轮胎型号不一致,但该不一致的原因并不是B公司故意欺骗原告A某所导致的。故A某关于B公司存在欺诈行为的主张不应成立。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法官后语

由于机动车标的较大,不同于一般的生活消费品,故在司法实践中认定是否构成欺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认定。

一方面,欺诈应当具备四个构成要件:第一,欺诈人具有欺诈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第二,存在欺诈行为,即欺诈人实施了虚假陈述或隐瞒真相的行为;第三,被欺诈人因欺诈行为而陷入错误的认识;第四,因果关系,即被欺诈人因此作出非其真实意思表示的民事行为。

因此,上述案件中,涉案机动车存在瑕疵、经营者未尽必要告知义务并不必然导致欺诈行为的成立。经营者只有故意告知虚假信息或隐瞒真实信息足以诱使消费者作出错误意思表示时,才能够认定为欺诈。欺诈是经营者的主观状态,在具体案件中认定经营者是否构成欺诈,应综合考虑相关信息对消费者的重要程度、合同订立和履行情况、相关行业惯例、经营者是否具有合理抗辩理由等因素判断。

另一方面,关于惩罚性赔偿基数的确定。对于机动车这种大件商品,进行局部欺诈,不影响整体效用,不足以构成根本违约的,应仅就局部欺诈部分进行惩罚性赔偿。比如欺诈部分与整体性能的关联性较小,尤其是可单独配置的不影响汽车驾驶性能的部分,可以局部欺诈部分的价值为赔偿基数。如果构成对商品的整体欺诈,比如欺诈部分属于机动车的核心部件,如发动机等关乎车辆主要功能的,则应以整车价格为赔偿基数。在个案中还要综合考量瑕疵对整体价值的影响,对消费者做出购买意思表示的影响,以及欺诈的恶劣程度等因素来确定赔偿的基数。


 
责任编辑:杨盛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