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自2013年起便一直从事人民调解工作,2016年11月进入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担任常驻特邀调解员,在大兴法院工作期间,累计调解案件3453件,调解成功1061件。2020年6月,被评为北京法院“优秀特邀调解员”。
回忆起这三年多的法院调解经历,王英感触颇深。
调解室虽小,但装满了人生大故事,这里有哭声,有笑声,有抱怨,更有理解和包容。我很庆幸能参与其中,为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存一份热心,就离成功更近了一步
在一起民间借贷纠纷中,原被告双方当事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被告因做生意需要资金周转,向原告借款98万元,并约定了借款利息。借款后,被告接连遭遇母亲、爱人、孩子重病,家庭重担落在他一人肩上,再加上生意经营不善,财务紧张的他无法及时偿还借款,最终与曾经的挚友对簿公堂。案件虽事实清楚,但双方就借款偿还期限始终达不成一致意见,谈到最后竟然彻底翻脸,案件一度陷入僵局。
“当事人都没有了耐心,我是否也该放弃?”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王英不忍双方多年的友谊毁于一旦,还是决定再试试。她十几次拨通原被告电话,组织三次面对面调解,从“劝说相互理解”到“惋惜兄弟情破裂”,从“对簿公堂而面红耳赤”到“庭前和解而情感维系”,王英从各方面为双方分析利弊,终于促成双方握手言和。
对于我们而言,这只是一起案件;但对于当事人,却可能影响着他的一生,我们要再坚持一下,在努力一点,也许就会有突破。
王英说,正是这起案件的成功调解,给了她极大的鼓舞,也让她真正理解了人民调解的意义。
多一份细心,就会发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王英调解过一起离婚案件,原被告双方在调解室里吵得不可开交。这种情形的案子一般很难调解,但王英不想放弃。她耐心细致地倾听,仔细翻阅证据材料,期望能找到调解突破口。
突然,一个数字引起王英的注意。她发现双方结婚领证的日子正是女方的生日,她装作不经意地问起了男方:“5月12日……你们是5月12日领的证,怎么挑的这个日子?”
男方看了女方一眼,说:“那天是她的生日。”
短短的话语却直击女方的内心。她愣了一下,捂住脸却早已泪如泉涌,边哭边诉说男方是如何向自己求的婚,如何承诺对自己一辈子不变心,如何在她生日当天一同早早地等在民政局门口……男方也双眼一红,百味陈杂。
王英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双方回忆恋爱时的温馨画面,又适时为他们讲述了婚姻中夫妻双方的相处之道,见气氛较为缓和后,又提示离婚后对双方,特别是对子女带来的不利影响。在王英耐心地劝解下,夫妻双方终于放下了对彼此的成见,撤回了诉讼申请。
调解需要坚持和耐心,也需要讲究方式方法,要专注于矛盾焦点,抽丝剥茧,要讲究策略。
守一份初心,就能凝聚出拼搏的力量
王英所在的调解速裁团队由一名法官、一名法官助理、两名书记员和两名调解员组成,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战斗强队。王英说,看着大家为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不停奔波,为了妥善化解纠纷苦口婆心地劝解,一件件纠纷得以化解、一张张笑脸得以呈现,她真切地感受到,作为一名特邀调解员、从事着人民调解工作,虽然艰辛,但十分自豪。
前不久,王英调解了一件宠物伤人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由于事发现场没有监控,双方对事实争执不下,调解陷入僵局。王英向团队法官请教该如何处理,当得知此类案件的审理过程中,若要查清事实可能需要经过调查取证、司法鉴定等程序,诉讼成本增加不说,也要比调解耗时得多。
王英反复思索,案件进入审判程序后通过调查、鉴定查清事实细节的可能性更大,但双方其实仅在赔偿数额上达不成一致意见,对于损害行为的存在争议不大,通过调解解决,对于双方而言都是更好的选择。最终,王英决定再尝试一回。这一次,她从调解的高效、便利上找到了突破口,主动引导双方各退一步,并向双方当事人详细介绍了调解处理的优势。在王英的耐心解释下,双方终于就赔偿事宜达成一致意见。
做调解员就是来化解矛盾、调解纠纷的,朝着这个目标奋斗,累一点、多做一点,也很值得。
2020年6月,王英被市高级法院评为“优秀特邀调解员”,这是对她工作的肯定,是对她为化解纠纷不辞辛苦的嘉奖。
这是荣誉,更是一种鞭策;我要学的很多,要做的也很多。化解矛盾、消除纷争,我定将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