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从今年一月底爆发以来,对财产处置工作影响较大。大兴法院执行局在防疫与工作两不误原则指导下,积极创新“五个一”工作法,提高远程和集约办案效率,确保疫情期间财产处置工作不停摆。今年2至3月,大兴法院执行局上拍标的物229件、成交额8.04亿元、溢价率33.83%,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01%、9%、125%。第一季度案拍比达到4.06%,在全市基层法院排名第二。“五个一”工作法具体为:
一是“一体化公告”查封、拍卖、腾退事项。传统的处置程序中,一套房产的处置,执行法官至少前往房屋现场三次,分别张贴查封公告、拍卖公告、腾退公告。疫情期间,多次反复前往现场不仅增加自身感染风险,同时增加当地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负担。执行局对三份公告内容进行整合,只需前往现场张贴一次,不仅简化工作流程,而且大大降低外出次数。
二是“一次性通知”评估、拍卖、变卖事项。财产处置是对当事人权利产生重大影响的执行程序,每个环节都应通知当事人,这也导致整个流程中送达通知多、当事人跑腿多、内容分散。执行局研究相关规定,在精确计算流程节点的基础上,对处置流程中的评估拍卖等通知内容进行了统一。在疫情期间,将评估、拍卖变卖事项通知内容以及评估报告一次性邮寄送达当事人。
三是“一次性计算”拍卖时间节点。以往工作中,一拍流拍后开始计算二拍的时间,二拍流拍开始计算变卖时间,流程时间被无形拖长。执行局严格把控法律规定,设计节点计算器,可一次性将一拍、二拍、变卖、尾款缴纳等时间节点得出。不仅整个处置流程时间可控,也为一次性通知奠定基础,便于当事人清楚了解处置进程。
四是“一次性邮寄”成交文书材料。长期以来的操作实践为,网络司法拍卖成交后,买受人到法院签署成交确认书,之后法院向其送达成交裁定。执行局在深入研究相关规定后,认为签署成交确认书并非司法拍卖必要程序,在买受人缴纳尾款后,可直接向其送达成交裁定。目前执行局对于成功支付尾款的买受人,均根据其网上填写的送达地址向其邮寄成交裁定书等相关文件,足不出户即可完成拍卖交易。
五是“一柜化管理”处置卷宗。财产处置工作具有时间长、节点多、经手人多的特点,易生成卷宗管理难题,加之疫情期间人员不足,更易出现交转混乱的现象。执行局设计使用了可视化卷宗管理柜,所有处置卷宗入柜,根据不同节点在柜中进行流转,实现了卷宗规范、有序、安全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