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干警风采 > 人物聚焦
贺维:一名湖北籍法官的战“疫”故事
作者:聂文康、范少方  发布时间:2020-03-25 17:42:17 打印 字号: | |


“请出示出入证!”

“需要帮您测一下体温。”

……

在下沉社区参与防疫值守工作的最后一天,大兴法院行政庭副庭长贺维一如既往地叮嘱着每一位进出小区的群众,三周的下沉工作,这简单的话语也多了一份熟稔和关怀。

这是一个湖北人尤有的情节

2月21日,下班回家的路上,贺维接到庭长打来的一通电话,得知院里正在组建社区防疫工作志愿队,需要党员干警下沉社区支援社区工作。

“我报个名,就让我去吧。”贺维一口答应了庭长。

“你家住在海淀,离大兴比较远,家里孩子又小,没问题吗?”

“没问题,我和家里协调一下,能安排好。”

考虑到社区防疫工作肯定压力较大,可能需要长期驻守在社区,贺维将家中年幼的孩子交给妻子和岳父母照顾,加入了大兴法院“党员志愿服务先锋队”,投入“战疫”一线。

当得知贺维所在的社区曾有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确诊病例时,远在湖北荆州的父母忧心不已。贺维的母亲是一名疾控中心退休的医务工作者,她深知存在确诊病例的小区风险很高,但大局当前,她依然给予贺维全力支持,电话中她仔细地叮嘱贺维:“防疫工作重要,也要当心身体,今年过年没能回家,自己照顾好自己!”

“妈,我会照顾好我自己的。”寥寥数语。

没机会支援武汉,那就守好北京的家!作为一名远在他乡的湖北人,为家乡祈福,为战疫奉献,贺维临危受命,义不容辞。

这是一个行政法官特有的敏锐

“我就住在这个小区,为什么我不能进去!”

“你们物业有权不让我们进吗!”

“我拿着身份证,带着门禁卡,还不能证明我是这里的居民吗?”

……

刚下社区时,贺维总能听到这样的抱怨。也许是疫情防控带来的紧张情绪让大家过于压抑,也许是身担防控重任的物业人员的管理方式过于僵硬,小区刚刚实行出入证管理,住户和门岗人员难免有些摩擦。

“‘出入证’管理,是居民群众通过自治方式,进行小区自我管理的一种举措,但一刀切式地禁止无证人员进入终究有些不妥。

“北京市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村)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强调了社区疫情防控需要做到‘守好门、看好人’,但怎么守、怎么看,这个‘把握好尺度’的问题,还得仔细摸索。

“将外地回京一律劝返,这样做不仅有悖文件精神,也很容易引起纠纷。刚开始的时候小区的投诉率总居高不下。”

怎样才能按照要求做好社区管理,又要让居民理解、支持,作为社区防控志愿者,贺维真真切切地想为社区出一份力。接下来的几天,贺维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将辖区内的楼栋及底商巡视了一遍,总计排查了返京人员600余次,排查租户800余户。在充分了解社区目前的防控情况、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后,贺维和社区工作人员针对性地商定出一套防疫策略,并对社区保安进行防疫培训,确保每一位防疫工作人员切实履行岗位职责。同时,为了获得住户的认同和理解,贺维和社区工作通过电话、微信群向居民们讲述相关管理要求,积极协调商户确保社区服务齐全,更主动上门帮助解决隔离住户日常生活的不便。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社区封闭管理获得有效提升,防控工作得到了巡视领导的高度认可,小区居民也夸赞道:“这个小区是开放式的,人员流动大,但目前的小区管理我们觉得很踏实,也很舒心!”

这是一个中共党员该有的担当

3月8日晚,值班室电话响起,有一住户主动告知社区工作者,其女儿明晚要从外地返京,但根据住户的反馈以及台账信息显示,住户家不满足北京市要求一人一间的隔离条件,社区初步方案是让其子女进行集中隔离。

当晚,贺维得知回国的是未成年人时,贺维和社区工作人员商量:“现在问题是住户家不能满足隔离要求,但是让未成年子女独自去集中隔离,住户肯定也不放心。

“如果她没有发热等不适症状,能否让住户搬去宾馆独自居住,其女儿居家隔离?我们受点累,帮住户照顾一下女儿的日常生活。”

最终社区采纳了贺维的提议,并与住户细致地沟通,也得到了住户的认同。贺维带着住户及其女儿检测、登记后,对住户说:“放心吧,隔离期间你们家孩子我们肯定帮您照顾好。”

那天过后,贺维和同事每日为该户配送其购买的物品,保持电话回访,及时了解她的身体状况和生活需求。一天晚上,正在值班的贺维接到了住在宾馆住户的来电:“真的太谢谢你们了,有你们在,孩子一个人在家我也觉得很踏实。”原来,住户得知了贺维和同事们白天冒雨为其子女送菜而万分感激。贺维却显得有些害羞:“没事,大家一起共渡难关嘛,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平凡普通却有着不平凡的担当,默默无闻却有着一心为民的情怀。这是每一位坚守战“疫”一线的社区工作者的真实写照,用贴心、暖心陪伴,用细心、热心服务,守望相助、共克时艰。贺维法官为期21天的社区值守结束,但法院人的战“疫”接力仍在继续。


 


 

 
责任编辑: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