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学实务 > 调研成果
大兴法院打造诉源治理“面对面”工程助力提升基层“未诉先办”法治化水平
作者:赵志 常欣月  发布时间:2019-11-25 12:02:23 打印 字号: | |

为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兴法院立足审判工作实际,积极响应“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以多发性涉民生案件为抓手,全力打造涉民生诉源治理“面对面”工程,推动法治力量向镇街基层下沉,提升基层“未诉先办”法治化水平。

一是源头预防为先,与人民群众面对面。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挥能动司法作用,注重社会纠纷的源头治理。与辖区司法所、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共建法律咨询驿站,开展“群众需要、法官来到”工作机制,使人民群众在纠纷发生时,第一时间找到“决策参谋”。通过巡回审判、巡回讲堂、新闻发布会、普法座谈会等形式,与辖区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让人民群众认识到法律保护什么、制裁什么,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从源头减少矛盾纠纷的产生,促使群众逐渐由“知法、用法”向“守法、敬法”转变。与辖区基层组织连续召开两期和美大兴家事审判典型案例新闻通报会,致力于打造“明德和睦、尚法长情”的家事审判理念,提升辖区群众法律意识。

二是非诉机制挺前,与基层组织面对面。构建多元化、立体化的纠纷化解体系,建立功能强大、资源充足的诉调对接平台,推动司法服务走进社区、走进街道,抓住基层治理“关键人”,完善城乡治理自治力量。通过业务培训、庭审观摩、学习座谈等形式,通过对“村长”“主任”“所长”等重点人群的普法宣传,夯实诉源治理组织基础,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使纠纷止于未发、止于萌芽,以法治推进基层善治,实现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与辖区镇街签署《涉民生诉源治理“面对面”工程合作备忘录》,以期通过定期交流座谈机制、实时信息及时通报机制、强化街道办事处和基层社区干部的法治培训、依法参与街道基层治理,稳步推进辖区基层治理新格局,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三是高效解决纠纷,与矛盾双方面对面。整合法院内部资源,开展案件繁简分流工作,优质高效化解业已形成诉讼的各类纠纷,大力提升审判质效。积极构建、完善当事人与法官沟通交流的平台。首先,线上线下多种渠道,让案件当事人与法官可以直接“对话”。线上利用诉服一体化应用系统,充分做到便民司法。线下设立庭长值班机制,各业务庭长直接对来访的当事人答疑解惑。其次,加强对法官职业素养的培养,时刻督促法官正确行使审判职权,做实做优裁判文书质量,促进服判息诉,避免因上诉、再审等导致案件量的变相增加。最后建立诉讼中当事人主动履行引导机制,对履行情况及时进行追踪,促进当事人即时、自动履行,从源头上解决执行难。


 

 
责任编辑:崔茹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