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晓楠,1992年出生,来自风光秀美、文化悠久的黄河之畔——山西省忻州市。2017年硕士毕业后进入大兴法院工作,担任刑一庭法官助理,兼任内勤、院扫黑办联络员。平时是热爱司法事业的工作狂,业余是一刻也闲不住的兴趣达人,喜欢徒步、健身、书法、摄影,努力寻找更多“斜杠”让人生更丰富多彩。
2017年夏天,初出校园的乔晓楠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刑事审判工作,也如愿进入大兴法院刑一庭(现更名为刑事审判庭),在这短短的两年里,她便展现了自己的鲜明“斜杠”风。
刚入职不久的一个小长假前夕,一大批速裁案件移送起诉至法院,若未能在节前审结,假期过后这批案件都将超审限。当时又恰逢书记员休假,乔晓楠只能独立辅助承办法官,在一天之内审结这18起速裁案件。
刑事案件对审理规范性要求极高、审理流程中手续繁多,一个小疏忽都可能导致庭审不能顺利进行。为了保障案件顺利审结,刚接触刑事审判实务不久的她加班加点准备各类手续和文书。开庭当天,她早早来到办公室,接待几十位被告人家属,并引导辩护律师及旁听人员进入法庭,做好开庭的准备;上午的庭审结束,她匆匆返回办公室,一一校核裁判文书,将18个案件逐一备好送达手续,分别送达被告人、检察机关及家属;送达完毕后,赶忙梳理卷宗材料,做好收尾工作。一整天的忙碌下来,法官和她连口水都没来得及喝,终于将18个案子在节前顺利办结。
“案多人少的压力存在,我们就得‘一专多能’。分工固然重要,但对于刚刚接触司法工作的我而言,多学习、多接触也有很大益处,尝试去了解书记员工作也让我更好地熟记审判流程,工作起来更加有条不紊。”两年来,她辅助办理的全部案件无一错漏,档案卷宗也从来没有出现过错误。
2018年春节前夕,乔晓楠接任刑庭内勤一职,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需要去看守所送达起诉材料,再将案件逐个录入系统立案、分案,如果有异地关押的被告人,还需要前往其他关押机关进行送达,繁琐机械却责任重大。
恰逢节前,刑事案件数量陡增,平均每个周五都要送达七八十份起诉材料。同一时间,市高级法院组织的全市法院春节文艺汇演和大兴法院春节联欢会即将进行,乔晓楠参与了节目演出并担任节目小组长,在做好庭室工作的同时,她负责节目的联络、协调工作,参加节目训练、彩排、录制。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她每天很早就来到办公室开始忙碌,下班排练结束后再返回办公桌前认真整理各项工作,不知不觉已是深夜。
第一次参加法院系统学术讨论会便在黄淘涛法官的指导下荣获优秀奖,第一次尝试快板的她和院里另七个小伙伴一同走上高院舞台表演并荣获三等奖;第一次挑起重担负责全院的扫黑除恶联络工作,第一次代表全院参加十九大精神宣讲活动……两年来,这样的“斜杠”人生处处充满挑战,也收获颇多。在法院工作的第三个年头即将开始,她将继续用饱满的热情拥抱自己热爱的工作。
工作之余,乔晓楠也是个闲不住的人,她热爱摄影,常常端起相机出门徒步、旅行,带着这双特殊的“眼睛”,走更长的路,看更美的景,感受更多样的世间百态。她的照片经常出现在北京法院的公众号和杂志上,出现在京法网事的微博上,也曾被《中国国家地理》的公众号转载。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的古老历法,每半个月,周围的景物总随着时间和气温的变化有一些改变,无论是枝头的新芽悄悄铺成一片浓阴,还是墙角的花朵凋零孕育出果实,都记录下时间的流逝。看过很多杂志和公众号的节气照片,乔晓楠也萌生了自己记录节气的想法。
2016年夏天,热爱公益的乔晓楠去四川大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乡支教,与那里的彝族孩子度过了一段别样的时光。现在,她依然与几个孩子保持着联系,一直关注着她们的生活和学习,希望用自己微薄的力量,陪伴她们成长,让她们最终能够实现当年在课堂上许下的一个个美好愿望。乔晓楠的镜头里记录下了她与孩子们的故事。
阿牛喜欢画画,只要是有关画画和手工的课,她上得最认真,手也很巧。她说自己从来没有画过画,不知道色彩可以拼凑出这么美丽的画面,她说感谢老师让她知道课堂上还可以学到这么有趣的东西,她要把画画坚持下去。
凉山的村落里几乎都是妇女、老人和孩子,青壮年都外出务工,随处可见破败的屋檐下倚墙静默的老人,以及这样背着弟弟、带着妹妹的女孩,做饭、洗衣服、照顾弟弟妹妹,是每个女孩子的必修课,冰凉的河水流过她们的手掌,她们用肩膀背起一个家。
家庭的贫苦迫使他们未完成义务教育就会辍学远走他乡,而文化程度低下的他们往往靠出卖体力为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世代累积的贫穷。孩子们说起自己的梦想时,不少人都强烈地希望以后能让父母过上好日子,这种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在他们身上格外让人心疼。
尼伙是个调皮的男孩,总是带头捣蛋又不太听话,我曾经板着脸严厉地批评了他,他有些讪讪的,不好意思跟我说话。支教结束的前一天下午,他爬树摘了一串梨子给我,说:“大凉山的梨特别甜,老师吃完了就再来找我,我给你摘!”一串没熟透的梨,是小男子汉没说出口的惜别。
离开凉山后,乔晓楠依然致力于帮助那里的孩子。2017年冬天,她发动刑一庭、刑二庭同事们,将大家捐赠的两百多件衣物、一千多支笔以及跳绳等物资寄往三岔河乡小学,在当地老师的协助下,分发给全校的孩子们,给他们送去寒冬的温暖。她说,孩子们在她的相册里,更在她的心里。
“未来的时间很长,业精于勤,须孜孜以求,心乐于趣,要不倦探索,愿自己解锁更广眼界,点亮更多技能,永远保持初心,拥抱无限可能。”
热爱工作、热情生活,心有法治情怀,也有诗意远方,这就是乔晓楠,一个90后“斜杠”兴法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