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毕业季,北京法院大批招录法律专业“双外生”,全国各地高校法学院的佼佼者慕名而来,而这当中就有来自孔孟之乡的马元凯,他从西北政法大学法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成功考入大兴法院就职。马元凯选择考取的是法院的执行岗位,因为用自己的行动兑现法律的承诺,捍卫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他一直以来执着追寻的法治梦想。
梦想照进现实,到了执行岗位后的马元凯很快投入到紧张的执行工作中,他既敬业又充满年轻人的活力,前辈同事都管他叫“小马儿”。马元凯入职的这一年,法院案件数量激增,大量生效待执的诉讼案件进入执行阶段。这些案件一到手,申请人就纷纷询问案件进展情况,要求法院尽快执行。
刚出校园的“小马儿”没什么适应角色转换的时间,立马就干起了“基层法院的基层角色”——书记员的工作。为尽快适应执行工作节奏,他加班加点逐案整理卷宗,仔细了解每一件案件审理、执行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他养成了发现不懂的问题就立即向老法官请教的学习习惯。在对执行程序了如指掌后,他开始协助执行法官主动联系当事人,了解案件执行线索,然后带着自己的思考和问题和法官一同到执行现场开展工作。长此以往,每执结一类新案件,他就多积累了一套执行实践的新经验,工作能力迅速提升。
2013年4月,马元凯被任命为助理审判员,此时的他已在执行一线“身经百战”,真切领悟了“不让法律文书成为法律白条”的深刻意义。在执行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过程中,他发现被执行人北京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王某参加了一档电视求职节目,并广受关注。经多次与王某深入沟通后,马元凯认为,正处于再创业阶段的王某履行法律义务的态度比较积极,也具备履行义务的能力,只是受目前客观条件所限需要一定时间进行资本积累,本案的执行应兼顾维护法律的刚性权威与实现柔性执行的效果。在案件执行过程中,马元凯一方面通过采取强制举措及时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利,另一方面想方设法“放水养鱼”,助力被执行人重新创业、积累还款资本,最终促成了双方当事人的互谅和解,达成了按时履行还款计划的协议,该案得以圆满执结。
对于执行法官来说,工作方法直接影响办案效果。马元凯在执行工作中,既坚持合法性和原则性,又讲究办案的方法和艺术。对待当事人,既严肃执法,又能耐心细致地释法析理。他根据案件特点,着力解决案件的根源问题,努力实现裁判权威性和公众认可度之间的平衡。
从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再到员额法官,马元凯在执行岗位一干就是8年。老同志口中常称呼的“小马儿”,如今已是年轻同事口中常提起的“小马哥”了。
执行局的公众号曾这样描述过马元凯:“ 稳坐办公室,细煲电话粥,神机妙算,苦口婆心,声声入耳,字字扎心,谈笑间,决胜千里之外……办公室里,属他来得最早,走得最晚。一盏明灯常点起,照亮漫漫执行路。”
小编仔细打听了他是怎么做到“谈笑间,决胜千里之外”的,老同事们说:“只要小马儿在办公室,整个楼层都是他跟当事人电话沟通的声音,对他来说,比他办结案件数更多的是他打的电话的次数……”;年轻同事说:“小马哥简直是个工作狂啊,上班时间不是接电话就出去执行,要不就是在执行的路上,只有下班后才看到他安静地坐在办公室看案卷、想方案……”;当事人说:“马法官记性可真好,给他打过一次电话,下次一张嘴他就知道我是谁,还立马就能反馈案子的最新进展……”。
“世事偏宜假,吾生只认真”,面对错综复杂的执行案件,马元凯深知自己守护的是社会公平正义,呵护的是良法善为的矢志初衷,他用自己的工作彰显着法律的权威也传递着法律的温度。在强制执行4起拒不履行劳动仲裁裁决书案件时,马元凯从被执行人变更公司法定代表人的举动中发现了其意图规避执行的行为,当机立断前往被执行人公司经营地开展调查,在办公场所遗留的转账凭证和废旧物中发现了蛛丝马迹,以确凿的证据依法查封被执行人经营场所,确保了案件的及时执结。申请人拿到案款时对他连声道谢,盛赞执行法官机智高效的办案作风。在司法拍卖流拍的情况下,为尽快实现15名被拖欠货款供应商、3名被拖欠工资工人的执行权益,马元凯改变执行思路,灵活运用执行措施通过以物抵债的形式实现债权,历时三天时间完成了5万件羽绒服的以物抵债程序。
“一盏明灯常点起,照亮漫漫执行路”。这“明灯”,就是马元凯心中对执行事业的热爱和实现当事人权益的执着。执行继承案件和权属案件,他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使当事人既解决了纠纷,也化解了心结;执行劳务合同和劳动争议案件,他用事实让当事人换位思考,握手言和。在8年的执行工作中,他不仅执结了一大批疑难复杂案件,更使弱势群体感受到了法律的温暖,使反目成仇的亲友和好如初,使讨寻说法的当事人服判息诉;既在法律精神的范围内充分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利益,也受到了当事人的敬重和信赖,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2016年,为深化司法改革、细化落实执行办案责任制,大兴法院试运行执行团队模式,率先成立了两个执行团队。马元凯在成为北京法院首批员额法官的同时,也成为了执行团队的一名团队长。他积极探索执行团队运行模式,科学分析执行团队人员分工与职责定位,人尽其才推进团队管理,团队战斗力和凝聚力不断加强。2017年5月,在马元凯团队和另一名员额法官团队的试点基础上,大兴法院正式推行执行改革,共组建了7个“1+2+2”执行实施团队。在马元凯的带领下,执行团队进一步推进工作流程标准化,充分发挥1+2+2>5的效果,执行效率稳步提升。2017年,马元凯执行团队结案数达1151件,总结案数同比上升近46.6%。
2018年3月,随着司法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大兴法院为每个执行实施团队又配备了1名法警,形成了“1+2+2+1”新型执行团队。在团队协作中,马元凯以身作则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将自己多年来在探索和历练中积累的执行方法和工作经验,言传身教传于年轻干警们,引领带动他们尽快成长。
在专注于执法办案的同时,马元凯还积极参与普法宣传,做客媒体以案释法,承办的多起执行案件被宣传报道。其撰写的案例分析,被评为北京法院为专项行动提供司法保障的优秀案例。2017年,大兴法院以马元凯执行的案件为原型,拍摄了首部执行微电影《梨花开了》,一方面讲述了基层执行法官的成长过程,展现了执行法官敬业为民、公正司法的良好形象,另一方面通过讲述生动的执行故事,凝聚了“褒扬诚信 惩戒失信”的社会共识,增加了社会公众对执行工作的理解和认同。
工作以来,马元凯凭借出色的业绩,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多次获得院“办案能手”、“办案标兵”荣誉称号,并高票当选大兴法院首届“兴法骄傲”人物。2018年3月,马元凯被评为第三届北京市模范法官。2018年4月,他被任命为执行二庭副庭长。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现在,以梦为马,马元凯和他的执行战友们正以昂扬的斗志和必胜的决心,为打赢“基本解决执行难”决胜仗不懈奋斗。未来,不负韶华,他们的青春必将在追梦拼搏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